《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以企業提供物流服務所涉及的功能為特征, 將物流企業劃分倉儲型物流企業、運輸型物流企業和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三大類。其中, 倉儲型物流企業是具有一定倉儲基礎硬件設施和一定規模的企業組織, 通常擁有一定規模的倉儲設備、設施, 自有或租用必要的貨運車輛等硬件;具備現代化的網絡和電子信息服務功能;能夠應用現代信息系統對貨物現狀進行查詢、監控。主要為客戶提供倉儲、庫存、中轉及保管等物流服務。
倉儲型物流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 主要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 將儲運物資作為抵押物或質押物, 通過倉儲物流企業的擔保和監管, 獲取銀行貸款, 這樣比其自身直接從銀行獲取貸款具有難度小, 成本低的優勢。倉儲型物流企業利潤來源為倉儲費等物流服務費用, 在作為擔保主體或監管主體的同時, 承擔較大的風險??紤]到風險收益的匹配問題, 供應鏈金融的融資風險成為制約業務發展的重要因素。
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客戶的違約風險, 成為了倉儲型物流企業及銀行等金融機構面臨的首要風險。因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供應鏈條中的中小企業, 而這些企業規模小, 資信水平低, 信息披露程度低、缺乏實力雄厚、資信良好的企業為其擔保, 因此融資成本高。供應鏈金融模式下, 中小企業融資方式靈活, 資金緊張情況得以改善, 但隨之而來的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成為突出問題, 不僅企業自身產生影響, 而且其影響力穿透整條供應鏈的運行, 因此在倉儲型物流企業主導的供應鏈融資模式中, 需要謹慎核實中小企業的資信情況。
供應鏈金融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完善, 為適應不同客戶的融資需求, 出現多種形式的融資服務, 如保兌倉業務等, 增加了核心企業的回購擔保內容,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的風險, 在業務發展過程中, 供應鏈金融鏈條中的各個環節也在實施各種手段來分散風險, 從質押物選擇角度來講, 第一, 質押物要具有穩定價值, 市場價值的劇烈波動具有明顯的風險性;第二, 選擇低風險性質押品種, 由于質押物的物理性質, 一些物品在倉儲和運輸過程中品質降低, 達不到市場流通的要求, 必然不能當作質押物;第三, 質押物具備較好的流動變現能力, 如果企業違約, 不履行回購變現的約定, 質押物具備良好的市場流動變現能力, 可使風險降低到最小;反之, 出借資金方將遭受嚴重的損失;第四, 質押物貨權無風險, 貨物質押的過程中, 倉儲型物流企業為保證貨物安全, 必須確保貨權清晰無瑕疵。
供應鏈金融通過對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有效控制, 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專業操作流程方案, 對操作環節的嚴密性和規范性有很高的要求。從金融機構角度來看, 在融資申請、額度審核、放貸等流程過程中, 由于銀行內部業務部門操作管理失職、專業化程度低等因素均可造成系統風險和人員風險;從物流監管角度來看, 需要倉儲型物流企業發揮物流方面的規模優勢和專業優勢, 做到對貨權的有效監管, 切實履行監管職能。
供應鏈金融活動或各類交易應當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商業原則。供應鏈金融本質上還是資金借貸融資, 交易雙方具有債權債務關系, 雖然通過動產質押、倉單質押、保兌倉等形式對債權債務進行擔保, 法律風險仍然存在。包括由于企業不誠信導致的違約風險, 貨物所有權權屬不清導致的法律風險, 以及企業實際控制人或負責人等連帶責任導致的風險。供應鏈融資業務涉及多個責任主體, 各個環節銜接緊密, 一旦某一環節出現問題, 觸發連鎖反應。目前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尚處于摸索發展階段, 法律法規環境還不是很成熟健全, 這都是供應鏈金融所面臨的潛在法律風險。
另外, 有學者還從企業的經營管理角度, 論述了需要注意的風險點, 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啟發。第一, 企業自身的財務情況導致的風險。不管是何種貸款, 金融機構以及擔保方都十分注重貸款人的財務狀況。很多企業財務情況并不是非常透明, 這樣就非常容易導致突發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很容易被表面上的信息所欺騙從而形成風險。第二, 如果核心企業自身經營管理存在問題, 信托責任缺失將會導致風險, 核心企業由于擔任了保兌倉融資風險責任人, 供應鏈企業對于風險的控制并不是非常專業, 責任度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 從而造成信托責任缺失風險。第三, 過度授信可能導致的風險, 在供應鏈融資業務中, 往往都是一次性對多個企業授信, 那么這樣的授信方式對核心企業來講, 其對外擔保產生的隱形負債數額會越來越大, 金融機構開具的銀行承兌匯票也都會流入核心企業內部, 這些因素都會導致風險的增加。[1]
供應鏈金融的首要風險是信用風險, 首先, 需要對上下游企業做全面的資信調查, 借助第三方征信平臺, 考察其經營狀況, 履約能力及社會綜合信用評價等。其次, 完善現有信用評價體系, 根據融資企業的經濟實力核定放貸規模, 在審核融資企業財務報表、擔保形式等靜態固有手段之外, 還需動態評價與監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 改變單一、被動的授信模式。再次, 事中預警, 審查融資資金的真實去向和用途, 根據具體投向判定貸款風險大小。定期檢查和評估商品市值和質押率, 督促融資企業及時履行相關的合同。最后, 事后追蹤, 關注合同履約執行, 并對融資業務進行后續跟蹤, 防控業務操作風險。
首先, 質押物品種選擇上, 必須是企業的主營產品或大宗商品等初級產品, 價值相對穩定, 市場流通性好, 變現能力強。其次, 要求質押物經過具有行業資格且資信良好的評估公司或專業質量檢測平臺做價值認定, 防范虛抬質押物價值, 核定有效的質押率。最后, 根據《擔保法》第69條的規定, 質權人負有妥善保管質物的義務。因保管不善致使質物滅失或者毀損的, 質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質權人不能妥善保管質物可能致使其滅失或者毀損的, 出質人可以要求質權人將質物提存, 或者要求提前清償債權而返還質物。因此需要建立嚴格的內部管理制度, 加強對存儲物資的監管, 確保數量、質量和金額的穩定;設定合理的質押品警戒線與處置率, 防范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引起的融資信用風險。
首先, 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較多, 各責任主體分工明確、協調統一使得業務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統一。加強各主體之間的溝通, 共同設計業務流程, 讓各參與主體之間能夠更好的進行銜接與相互監督。其次,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對于數據的接收、傳遞有了新的突破, 大數據的應用成為銀行與物流企業間構建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的基礎, ERP系統的應用實現了金融機構和倉儲型物流企業對于數據提供、監管存貨、管理應收賬款等功能的實時需求, 保證了專業化的操作。最后, 加強業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道德素質, 設計規范制度及管理流程, 及時發現業務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首先, 核實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及資信狀況等, 考察其內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序, 這些是供應鏈金融循環的基礎, 如果相關鏈條監管不力、甚至企業內外人員串通, 導致合同詐騙發生, 將嚴重影響供應鏈金融體系及質押貨物安全, 增加業務風險。其次, 確認質押物的合法性, 要求質押物品的貨權清潔無糾紛。最后, 加強銀行、物流企業、核心企業等的合同管理, 規范合同簽訂的流程, 盡量使用業內標準合同文本, 避免設計錯誤與法律漏洞, 合同簽訂時爭取對自身有利的條款。
通過上述倉儲型物流企業的供應鏈金融風險防范分析, 不能忽視供應鏈金融模式帶給倉儲型物流企業的機遇和挑戰, 更好的促進其社會競爭能力。因此作為供應鏈上的倉儲型物流企業要善于應用這項工具, 通過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整合, 達到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供應鏈上的物流企業、上下游企業及金融機構實現共贏的目的。
供應鏈金融的作用并非消除了融資風險, 而是通過分析融資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了解風險的形成及風險對供應鏈融資的影響, 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出較強的管控, 防患于未然, 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金融體系整體的可控風險。
上一篇: 新倉儲、新配送的內涵與特點
下一篇: 對一起倉儲庫房火災原因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