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現代企業在物料配送領域有很多重要環節, 其中倉儲就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倉儲管理是企業活動中一項基本而不可或缺的活動。由于倉儲管理處于極為基礎的地位, 因而其重要性往往被大多數企業的決策者和高層管理者所忽視。隨著倉儲業的快速發展, 物流已成為企業實現增值服務的有效手段。而在物流業中, 倉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節點, 例如, 在采購與生產、生產加工、生產與銷售、批發與零售等, 在這些環節的結合處, 總會出現倉儲的影子。倉儲管理不僅越來越受到業界人士的高度重視, 也成為了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環節。
所謂倉儲管理, 是指對倉庫和倉庫中儲存的物資進行管理。倉儲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3個方面, 即倉儲系統的布局設計, 庫存最優控制和倉儲作業操作。它們之間既彼此相互關聯, 又互為一體。
倉儲系統布局是頂層設計, 也是供應鏈設計的核心。就是要把一個復雜紛亂的物流系統, 通過樞紐的布局設計改造成為“干線運輸+區域配送”的模式, 樞紐就是以倉庫為基地的配送中心。在相應的信息系統設計中, 表現為“連庫管理”的模式, 分為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3類。其中配送中心的選擇和設計, 是整個系統布局的關鍵。
庫存的最優控制部分是確定倉庫的商業模式, 既要確定本倉庫的管理目標和管理模式, 還要不斷關注利潤的核算。如果是供應鏈上的一個執行環節, 它就是成本中心, 多以服務質量、運營成本為控制目標, 以追求合理庫存甚至零庫存為目的;如果是獨立核算的利潤中心, 則是完全不同的工作目標和管理模式, 除了服務質量、運行成本, 更多關心的是利潤核算與運行成本的關系, 而重點是利潤的核算。因此, 計費系統和客戶關系管理已成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因為在計費系統中已固化了市場營銷的戰略和模式。
倉儲作業的操作是倉儲管理中最為基礎的部分, 也是所有倉儲管理系統 (WMS) 最具有共性的部分。正因為如此, 倉儲作業的操作信息化部分成為WMS與其他管理軟件不同的標志。它不僅要根據上一層確定的控制目標和管理模式落實為操作流程, 還要與眾多的專用倉儲設備自動控制系統相銜接。所以, 這也是技術上最為復雜的部分。
從供應鏈角度來看, 物流過程是由一系列的“供給”和“需求”所組成, 在供需之間既存在物的“流動”, 也存在物的“靜止”, 這種“靜止”是為了更好地使前后兩個流動過程緊密銜接。如果缺少必要的“靜止”, 就會影響物的有效流動。倉儲管理環節正是起到物品在物流中的有效“靜止”的作用。
物料在整個供應鏈中, 通過倉儲環節, 對進入下一環節前的物料進行檢驗, 可以防止偽劣物品進入下一道工序或混入市場。因此, 為保證物料的質量, 要把好倉儲管理這一關, 以保證物料不會變質、受損、短缺和有效的使用價值。通過倉儲來保證物料的質量, 主要體現在物料入庫檢驗和物料儲存期間的保質2個環節。
物料在庫場內的滯留, 表面上是供應鏈內流通的停止, 實際上恰恰在起著促進流通暢通的重要作用。因為隨著倉儲管理的發展, 在調配余缺、減少生產和銷售部門的庫存積壓, 以及在總量上減少地區內貨物的存儲量等方面, 都有積極的作用。此外, 在很多發達國家中, 將物流領域的成本降低看作是“第三利潤源泉”, 而倉儲管理成本的降低, 正是節省整個流通成本的重要手段。
據調查, 在很大程度上, 整個供應鏈的操作成本是受到倉儲人員、設備和管理效率的影響。因為, 有效的倉儲在供應鏈管理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例如, 在產品整合、供需調節, 以及降低成本和優化整個物流系統等方面, 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與作用。
在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影響下, 倉儲管理技術由最初的人工管理發展到后來的機械化、自動化直到現在的智能化, 其相關的管理技術也獲得了不斷上升。使倉儲業在國內受到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推動下, 其運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發展勢頭已形成良好的態勢。但同時倉儲業也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特別是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庫存控制, 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在現代企業“以顧客為本”的服務理念中, 供應鏈管理的績效由用戶來評價是比較客觀和有效的, 或者管理者也可以通過對用戶反應能力來評價供應鏈管理的好壞。例如, 對用戶服務水平的參差不齊, 主要是因為對用戶的服務的理解和定義各不相同, 如過去是以訂貨滿足率來作為評價指標的模式, 不但不能對訂貨的延遲水平做出很好的評價, 也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供應鏈不是一個單一的點, 而是一個整體, 含有很多環節, 只有各結合部的協調活動, 才能使其運作效果達到最佳。這種協調活動要達到的目的, 從本質上來說只有一個, 那就是使滿足一定服務質量要求的信息, 在整個供應鏈系統中可以流暢地供應, 以期達到整個供應鏈都能根據用戶的要求做到步調一致, 并形成最為合理的供需關系。從整體來看, 供應鏈的績效多取決于各個節點的績效, 而這些節點的部門又是獨立的單元, 有著自己獨立的目標和責任。一般的供應鏈系統只是單純地以某一結合部的績效來作為其評價指標, 而不能面對全局供應鏈的績效評價指標, 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庫存控制理應體現供應鏈管理的思想, 目的是保證供應鏈運行的連續性和應付不確定的需求。但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物流企業, 在傳統的庫存控制管理策略中, 多是面向單一企業, 只能從其內部收集信息, 而不是通過了解和跟蹤不確定性狀態的因素, 并利用這些信息來科學制定相應的庫存控制策略。
在整個供應鏈中分布著不同的部門, 這些節點之間關聯著供應鏈管理的很多重要數據, 例如, 需求預測、庫存狀態、生產計劃等, 各節點企業只有通過系統集成的辦法, 實時傳遞這些信息, 才能有效地快速響應用戶的需求。但是目前的許多企業并沒有把這些信息很好地集成起來,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 在全球化的供應鏈中, 組織的協調涉及到了更多的利益群體,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 相互之間的信息并不透明, 也不能共享。其結果是, 企業為了安全不得不維持一個較高的庫存, 信息在供應鏈中傳遞低效致使交貨狀態數據不及時和不準確, 使企業的收益受到影響。
大量涌現的現代產品設計和先進制造業, 大幅度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和成本效益。而這些節省下來的成本因未考慮到庫存的復雜性, 最終又被供應鏈上的分銷與庫存成本所抵消。所以, 設計一個供應鏈結構, 同樣要考慮庫存的影響。因此, 一條供應鏈中是否要增加或關閉一個工廠或分銷中心時, 固定成本和相關的物流成本是首要考慮的因素, 而庫存投資、訂單響應時間等網絡變化對運作的影響, 則常常是作為第二位考慮的, 雖然如此, 它們同樣會對整個供應鏈能夠產生極大的影響。
現代企業在物資流通上是多環節的, 而且每個環節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對于需求的預測誤差, 而這些誤差又會隨著供應鏈流通環節的增加而被放大, 造成庫存偏離實際的最終需要, 既提高了保管成本, 又增加了市場風險。所以, 要解決這個問題, 就應該以合理的庫存安全為起點, 改變相關工作流程, 建立集中的配送中心, 甚至轉變生產方式, 實行訂單生產, 通過靜態庫存管理向動態JIT配送轉變, 達到降低庫存數量和周期的目的。供應鏈的庫存管理, 不應該只是簡單的需求預測和補給, 而要通過對庫存的合理管理, 來優化對用戶的服務和提高相關利潤。
倉儲系統的布局設計理應成為整個供應鏈設計的核心, 特別是復雜紛亂的物流系統通過“多線運輸, 區域配送”的模式和以倉庫為基地進行的配送, 在相應的信息系統設計中, 配送中心的選擇和設計則是整個倉儲系統設計的關鍵。
根據上一層設計的要求來確定本倉庫的管理目標和模式, 是庫存最優化控制的具體表現。如果本倉庫是供應鏈上的一個執行環節, 它就是成本中心, 那么它的控制目標主要是服務質量和運營成本, 追求合理的庫存甚至是零庫存;而一旦成為獨立核算的利潤中心后, 則除了要完成上面的兩個目標外, 更要關心利潤的核算。
作為最基礎的部分, 倉儲作業操作也是所有WMS具有的共性部分, 而其信息化部分是WMS區別于其他管理軟件, 如進銷存等的標志。除根據上一層的控制目標和管理模式來落實操作流程外, 倉儲操作的信息化部分還要與很多專用的倉儲設備自動控制系統相銜接, 而使其成為技術上最為復雜的部分。在倉儲管理的實際操作中, 物料類型、倉儲設備的類型和數量、倉庫規模和數量等諸多因素, 都與其發生著直接關系。因此, 要發揮倉儲管理在供應鏈中的作用, 就需要充分利用倉庫和倉儲設備, 最大限度減少操作環節, 進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系統等。通過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倉儲管理模式, 使倉儲作業的操作更為細化和與合理。
倉儲管理的內涵是隨著其在社會經濟領域中的作用不斷擴大而變化。物流系統的整體目標也是以最低成本來提供令客戶滿意的服務, 而倉儲系統在其中又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倉儲活動能夠促進企業提高客戶服務水平, 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 特別是在現代倉儲管理已從靜態向動態管理產生了根本性變化的時候, 更要做好倉儲管理的基礎工作, 也要用更高的要求為用戶服務。
上一篇: SAP模塊在倉儲系統中的應用
下一篇: 云時代的倉儲物流與“互聯網+”的融合研究